生物洁净室的消毒与灭菌是确保实验环境洁净度、防止交叉污染的重要措施。以下是美狮贵宾会(中国)未来对生物洁净室消毒与灭菌的详细阐述:
一、消毒与灭菌的概念
- 消毒:指杀死大多数病原微生物或使其数量减少到特定水平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总会有部分细菌或病毒因对热力或药物抗性而幸存,因此消毒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其效果取决于消毒剂的作用范围和消毒条件。
- 灭菌:指杀死或去除物质中的全部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等),具有绝对的意义。然而,绝对的灭菌由于其很难达到或者需要极长的时间而几乎不存在。
二、常用的消毒与灭菌方法
1. 常用的灭菌方法
- 干热灭菌:主要用于不能耐受湿热蒸气物品的灭菌,如玻璃器皿、金属刀片、石英培养皿等。可以采用的灭菌方法有干烤、真空干烤和红外线灭菌等。
- 湿热灭菌:最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流通蒸汽灭菌和浸泡灭菌等方法。湿热灭菌的效果比干热灭菌更好,因为湿热蒸汽更活跃,能穿透更深的物体,更有效地杀死微生物。
- 环氧乙烷灭菌:一种高效的灭菌剂,能穿透大部分生物实验室常见的塑料和玻璃器皿之间,达到深度灭菌的效果。
- 射线灭菌:包括紫外线杀菌和辐射杀菌。紫外线可以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进而使其无法繁殖;辐射杀菌则是利用放射性元素杀死微生物。
- 过滤灭菌:将液体或气体顺利获得有微孔的滤膜过滤,使大于滤膜孔径的细菌等微生物颗粒阻留,从而达到除菌的方法。
2. 常用的消毒方法
- 煮沸和常压蒸汽消毒:顺利获得高温蒸汽杀死微生物。
- 低温消毒:采用较低的温度和特定的消毒剂来杀死或去除微生物。
- 紫外线照射消毒:利用紫外线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但紫外线消毒效果有限,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灯管使用时间、环境条件、菌种和安装方式等。因此,紫外线通常用于局部消毒,或与HVAC系统相结合的气相循环消毒。
- 药剂消毒:使用化学消毒剂来杀死或去除微生物。常用的消毒剂有甲醛、臭氧等。甲醛消毒有两种方式:就地消毒和与HVAC系统结合。臭氧消毒是一种新兴的消毒技术,以其便捷性、安全性和显著的杀菌效果而受到青睐。
三、消毒与灭菌的注意事项
- 选择合适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应根据生物洁净室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灭菌的物品选择合适的消毒与灭菌方法。
- 注意消毒剂的腐蚀性和经济性:在选择消毒剂时,需要考虑其对设备、材料的腐蚀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考虑消毒剂的成本。
- 确保GMP验证的可行性:消毒与灭菌方法应符合GMP(良好生产规范)的要求,并经过验证。
- 定期更换消毒方式或消毒剂:任何消毒方式或消毒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可能面临耐药性问题,因此建议定期更换以确保消毒效果。
- 与HVAC系统协同工作:无论采用何种消毒手段,都应与洁净室的HVAC(加热、通风和空调)系统协同工作。若消毒过程中产生任何对人有害的残留物,应立即顺利获得通风系统将其浓度稀释至安全范围。